腸息肉

本詞條由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內科 陳鳳鳴

審核認證

編審專家
陳鳳鳴
百科專家團

陳鳳鳴

主任醫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中醫內科

預約掛號
  • 疾病概述
  • 病因
  • 癥狀
  • 就醫
  • 治療
  • 飲食
  • 護理

疾病概述

腸息肉是指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息肉非“肉”,而是一類異常生長的組織,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息肉大小形態相差明顯,可能有蒂,也可能基底部較廣而無蒂,明確病理性質后會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診斷名稱,如結腸管狀腺瘤、結腸炎性息肉等。

就醫指南

臨床癥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等。

好發人群:肥胖癥患者、糖尿病患者、腸胃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

并發疾病:貧血、腸套疊、腸梗阻、黃疸等。

常用檢查:結腸鏡檢查、心電圖、血常規、直腸指診等。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治療周期:兩周左右。

是否醫保:是。

常用藥物:抗生素等。

病因

主要病因
腸息肉的具體致病原因尚未明確,一般考慮和炎癥刺激、基因遺傳等相關,例如如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克羅恩病、血吸蟲病等。
傳播途徑
腸息肉不具有傳染性。

癥狀

典型癥狀

一、排便習慣改變

主要表現為便次增多或減少。

若是繼發炎癥感染一般會伴大量黏液或黏液膿血便。

直腸息肉還會出現里急后重,主要表現為未排便之前出現下腹部不適,并且有排便時有排出不暢,肛門沉重下墜的感覺、大便變細等表現。

二、便血

便血是腸胃疾病臨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會根據部位及出血量的不同表現為鮮紅色或暗紅色。

便血一般以直腸出血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無痛性血便,量少,僅為糞便隱血試驗陽性或附著于糞便表面。

三、腹痛

少部分患者會出現腹部悶脹不適感、隱痛等癥狀。

其他癥狀

主要有噯氣、惡心、嘔吐、體重下降等表現。

部分長蒂或位置近肛的患者可有息肉脫出肛門。

就醫

就醫指征
若是有便血的情況,要注意觀察血液與大便是否混合、便血的顏色等,并如實告訴醫生。
診斷標準

一、病史

是否有腸息肉以及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二、臨床表現

是否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以及黏液便或者是黏液膿血便,偶有腹痛、腹脹。

體格檢查,一般沒有陽性體征,極少數患者會出現腹部包塊、局部壓痛。

治療

手術治療

一、手術適應證

廣基息肉的直徑大于2厘米,并且息肉位于特殊部位導致內鏡切除困難的患者。

胃腸息肉病綜合征,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息肉發生癌變,累及黏膜下層深層,需要按大腸癌的根治原則來進行治療。

二、術后護理

飲食:一般以清淡流食過渡到低脂流食,然后到低脂半流食的順序進行,并且等待胃腸功能恢復后再進食普食,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在進行手術后2周內要避免過度體力活動,較大的息肉切除術后在6小時要臥床休息,并且留院觀察1~2天。

術后3天內肛門處不要碰水,以免感染。

謹遵醫囑,定期進行復查。

三、手術并發癥

1、腸穿孔

主要癥狀為劇烈腹痛、腹脹,要立即行剖腹探查,進行腸穿孔修補術。

2、出血

主要包括術中出血和術后出血,癥狀為血便或者是黑便。少量出血可以選擇用高頻電刀電凝止血或內科保守治療,如出血量大,應行開腹手術探查。

中醫治療

根據中醫的辨證治療法,腸息肉可以分為濕熱下注證、氣滯血瘀證、脾氣虧虛證。不同證型需要使用不同藥方,例如黃連解毒湯加減、少腹逐瘀湯加減、參苓白術散加減等。

根據息肉的數量可選擇中藥灌腸,緩解癥狀。

飲食

飲食調理

主要選擇清淡飲食。

盡量避免刺激性、高脂肪食物。

多選擇易消化的軟性食物。

護理

日常護理
健康飲食,規律復查。
預防措施

保持健康飲食,堅持健康生活。

盡量做到定期體檢。

少吃高蛋白、高熱量食物。

戒煙戒酒。

展開全部

腸息肉推薦專家

陳鳳鳴

陳鳳鳴

主任醫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中醫內科

擅長: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支、肺氣腫、哮喘、肺結核、肺炎等呼吸病及內科常見病、多發病

預約掛號

腸息肉推薦科普

免费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