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
本詞條由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內科 陳鳳鳴
審核認證
疾病概述
就醫指南
臨床癥狀:發病期會出現頭暈、頭痛、鼻出血和眼結膜出血等前兆。發病后會肢體癱瘓、握拳、牙關緊閉、鼾聲大作,或面色蒼白、大小便失禁等癥狀。
好發人群:中老年人。
并發疾病:呼吸道感染、神經源性肺水腫、上消化道出血、應激性潰瘍、心律失常、高血壓、癲癇、血管性癡呆、高滲性昏迷、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綜合征、急性腎功能衰竭、尿失禁、高鈉血癥、低鉀血癥、高鉀血癥等。
常用檢查:血常規、尿常規、頭部CT、頭部MRI、腦血管造影及增強CT等。
就診科室:急診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治療周期:一個月。
是否醫保:是。
常用藥物:烏拉地爾、尼卡地、甘露醇、白眉蛇毒血凝酶等。
病因
靜脈畸形。
梗死后出血。
動脈瘤。
腦淀粉樣血管病(CAA)。
瘤卒中。
小動脈硬化。
腦動脈炎。
血液病。
腦動
抗凝或溶栓治療。
腦底異常血管網病(煙霧病)。
癥狀
一、一般癥狀
腦出血的前兆癥狀一般不明顯,發病有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鼻出血以及眼結膜出血等先兆癥狀,同時血壓較高。
發病時患者一般會突然昏倒,然后迅速出現昏迷、口眼歪斜和兩眼向出血側凝視等癥狀,同時還會有肢體癱瘓、握拳、牙關緊閉、鼾聲大作,或面色蒼白、大小便失禁等。
患者有時會出現嘔吐,嚴重的患者嘔吐物為咖啡色。
二、不同出血部位的特殊癥狀
1、基底核區出血
①殼核出血
患者殼核出血一般伴有出血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缺失和雙眼視野同方向缺損等癥狀。
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雙眼球不能向出血側注視,而是凝視對側,以及伴有言語交流困難。
②丘腦出血
臨床表現一般和殼核出血類似。
主要會出現特征性的眼部表現,例如患者雙眼無法向上注視或者是雙眼凝視鼻尖。
部分患者有言語障礙、精神障礙、認知障礙和人格改變等癥狀。
③尾狀核頭出血
主要癥狀有頭痛、嘔吐、頸強直、精神癥狀。
2、腦葉出血
主要癥狀表現為頭痛、嘔吐。
若是患者為額葉出血可能會出現偏癱、尿便障礙、話說不清但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話語等。
若是患者為顳葉出血可能會出現言語流暢但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話語、精神癥狀、視野缺損、癲癇等。
若是患者為枕葉出血可能會出現視野缺損、視物變形、一過性眼前發黑等。
若是患者為頂葉出血可能會出現偏身感覺障礙、輕偏癱、視野缺損等。
3、腦干出血
①腦橋出血
若是患者腦橋大量出血會迅速出現昏迷、雙側瞳孔縮小如針尖樣、嘔吐咖啡樣胃內容物、高熱、呼吸不規則、眼球浮動、四肢癱瘓和去大腦強直發作等。
若是患者腦橋出血量較小會導致無意識障礙,表現為出血側面癱、對側肢體無力,雙眼不能同時向下、向上或一側轉動等。
②中腦出血
主要癥狀表現有頭痛、嘔吐和意識障礙。
中腦出血的輕癥表現為頭痛、嘔吐、復視、眼瞼下垂、瞳孔擴大、眼球震顫、走路不穩、言語不清、吞咽困難、喝水易嗆咳等。
中腦出血的重癥表現為深昏迷,四肢癱瘓,會迅速導致患者死亡。
③延髓出血
延髓出血的重癥患者主要表現為突然意識障礙,影響生命體征,如呼吸、心率、血壓改變,繼而死亡。
延髓出血的輕癥患者主要表現為不典型的瓦倫貝格綜合征,出現眩暈、嘔吐、眼球震顫、飲水嗆咳、吞咽困難、聲音嘶啞、一側面部感覺障礙和對側軀體感覺障礙等。
4、小腦出血
小腦出血的主要癥狀有頭痛、嘔吐,眩暈和共濟失調明顯,并且小腦出血起病突然,可伴有枕部疼痛。
小腦出血量較少者,主要表現為小腦受損癥狀,如患側共濟失調、眼震等,多無癱瘓。
小腦出血量較多者,病情會迅速發展,一般在發病時或病后12~24小時內發生昏迷及腦干受壓征現象,同時還會出現雙側瞳孔縮小至針尖樣、呼吸不規則等。
若是患者小腦出血為暴發型會突然導致昏迷,并且在數小時內迅速死亡。
5、腦室出血
腦室出血的患者病情多較嚴重,發病后1~2小時即可昏迷。
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頸項強直、針尖樣瞳孔、四肢抽搐或癱瘓、去腦強直發作、高熱、呼吸不規則、脈搏和血壓不穩定等。
一、呼吸系統并發癥
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出現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
神經源性肺水腫(NPE):一般是因為血氧過低導致,主要呈暴發性發病,若是不及時治療多數在24小時內死亡。
二、消化系統并發癥
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應激性潰瘍等,癥狀表現為嘔血、黑便等。
三、心血管并發癥
心律失常:主要有心房顫動、室性或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期前收縮(早搏)、心室顫動等,主要癥狀為心率、心律不規則。
高血壓:大部分的腦出血患者的血壓升高屬于反應性,所以一般不進行降壓治療。
四、神經系統并發癥
癲癇:大部分的癲癇是腦出血常見的并發癥,主要癥狀有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尿便失禁等,癲癇會加重神經功能障礙和增加死亡率,應盡早控制。
血管性癡呆:血管性癡呆是腦出血的嚴重并發癥,主要癥狀表現為記憶、注意、執行功能和言語功能受損,能使患者喪失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能力。
五、內分泌系統并發癥
高滲性昏迷:初期患者主要表現為情感淡漠、反應遲鈍,漸進嗜睡,最后進入昏迷狀態,尿酮體可陽性。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綜合征(SIADHS):大概有十分之一的腦出血患者會出現,特別容易見于下丘腦損害的患者,主要癥狀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軟弱無力、嗜睡、肌力減退等。
六、泌尿系統并發癥
急性腎功能衰竭:主要癥狀為少尿、無尿、水腫等,血液透析是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
尿失禁:對尿失禁者可以選擇進行短期、間隔導尿。
七、電解質紊亂
高鈉血癥:初期主要表現為口渴尿少、常面色潮紅、易發生脫水熱等,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幻覺、躁狂、譫妄等癥狀。
低鉀血癥:主要癥狀有心律失常、腸麻痹、全身性肌無力、嗜睡直至昏迷。
高鉀血癥:高鉀血癥對心肌的具有毒性作用,會導致心率緩慢,部分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心臟驟停。
八、長期臥床和癱瘓的并發癥
深靜脈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腦卒并發癥中常見的周圍血管癥狀,其發生率可高達60%,常見于癱瘓的下肢,大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
壓瘡:局部表皮持續發紅是褥瘡的最早期體征,一旦疏忽,即可能導致皮膚潰爛感染,引起發熱。
就醫
一、腦梗死
相似點:老年人多見。
不同點:腦梗死一般會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并且會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史,頭痛、惡心、嘔吐少見??梢赃x擇進行頭部CT檢查幫助鑒別。
二、蛛網膜下隙出血
相似點: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
不同點:蛛網膜下隙出血一般以青壯年多見,而腦出血老年人居多;蛛網膜下隙出血病情進展比較迅速,并且頭痛較為劇烈,一般沒有局灶性的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以及體征。一般選擇進行頭部CT、頭部MRI及腦脊液檢查幫助診斷診斷。
三、外傷性顱內血腫
相似點:顱內壓增高。
不同點:大部分的外傷性顱內血腫患者會有頭部外傷史,一般選擇進行頭部CT檢查幫助確診。
四、與其他昏迷患者鑒別
對發病突然,迅速昏迷,局灶體征不明顯的患者,應與引起昏迷的全身性疾病鑒別,如中毒(CO中毒、酒精中毒、鎮靜催眠藥中毒等)和某些系統性疾病(低血糖、肝性昏迷、肺性腦病、尿毒癥等)。
通過仔細詢問病史和認真查體,并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頭部CT能排除腦出血。
治療
一、脫水降顱內壓
腦出血降顱內壓的治療一般考慮使用高滲脫水藥為主,其主要目的為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形成。
滲透性脫水劑甘露醇是主要的降顱壓藥物,可以選擇同時靜脈或肌肉注射呋塞米,二者交替使用。
患者在用藥過程中醫生會監測尿量、水及電解質平衡。
降顱內壓可以選擇甘油果糖,此藥脫水作用比較溫和,并且沒有反跳現象,主要適用于腎功不全患者。
人血白蛋白靜脈滴注,可以有效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減輕腦水腫,但價格昂貴,應用受限。
皮質類固醇的不良反應大,并且降顱壓效果不如高滲脫水藥,應慎用。
二、調控血壓
若是患者的腦出血急性期收縮壓>180 mmHg或舒張壓>100 mmHg,應首選平穩降壓治療,并嚴密觀察血壓變化。
三、亞低溫治療
局部亞低溫治療是腦出血的新興輔助治療。
主要作用為減輕腦水腫,減少自由基生成,以此促進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改善患者預后。
優點在于沒有不良反應,安全有效。
四、止血治療
止血治療主要適用于嚴重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嚴重血小板減少的患者,一般選擇補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若是患者是口服華法林導致腦出血的患者,要馬上停用華法林,并且給予維生素K?,同時選擇靜脈輸注新鮮冰凍血漿以及凝血酶原復合物。
若是患者為使用肝素導致的腦出血,要馬上停用肝素,給予魚精蛋白中和。
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為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挽救生命。
次要目的為盡可能的減少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損傷,降低致殘率。
還能夠針對腦出血的病因,例如腦動靜脈畸形、腦動脈瘤等進行治療。
一、適合手術治療的情況
基底核區是中等量以上的出血(殼核出血≥30毫升,丘腦出血≥15毫升)。
小腦出血≥10毫升以及直徑≥3厘米,或者是合并明顯腦積水。
重癥腦室出血(腦室鑄型)。
合并腦血管畸形、動脈瘤等血管病變。
二、手術治療方法
去骨瓣減壓術。
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
鉆孔或錐孔穿刺血腫抽吸術。
內窺鏡血腫清除術。
微創血腫清除術。
腦室出血穿刺引流術等。
飲食
患者要注意降低鈉攝入量以及增加鉀攝入量,食鹽需要注意攝入量要保持在≤6克/天。
患者要適當提高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高纖維食物的攝入比例。
患者要注意清淡飲食,忌食辛辣、油炸以及動物內臟等食品。
患者的食物形態應以細軟、易消化為主。
護理
患者要適當的進行運動,以此來改善心肺功能。
患者需要戒煙戒酒,大量眼睛表面煙酒攝入量與出血性卒中的發生風險具有線性關系。
患者家屬應當多注意患者,及時疏導患者心情。
若是者自理能力受損,家屬或護工要定時翻身,避免壓瘡。
積極預防高血壓、積極治療糖尿病、防止血脂異常、積極控制體重、合理使用抗凝藥物。
展開全部
腦出血推薦專家
腦出血推薦科普
劉君 副主任醫師
劉君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