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腸病
本詞條由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內科 陳鳳鳴
審核認證
疾病概述
功能性胃腸病是一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疾病。FGIDs患者常具有胃腸道外癥狀,如呼吸困難、心慌、慢性頭痛、肌痛等。精神方面的疾患也常見于FGIDs患者,尤其是癥狀嚴重或頑固的患者,其發生率為42%~61%。
就醫指南
臨床癥狀:癔球癥、噯氣、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
好發人群:暴飲暴食者、飲食不規律者等。
并發疾病:失眠、焦慮、抑郁、恐懼、疑病、緊張等。
常用檢查:血液檢查、糞便潛血試驗、幽門螺桿菌檢查等。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治療周期:兩周左右。
是否醫保:部分醫保。
常用藥物:抑制胃酸分泌藥、胃黏膜保護劑、胃腸動力促進藥、調節腸道菌群藥物、止痙止瀉藥等。
病因
一、內臟高敏感性
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主要癥狀表現為胃腸道對外界刺激的高敏感性,同時伴中樞感覺過敏。
二、胃腸系統動力障礙
主要包括胃排空遲緩,腸道通過時間加快、減慢等原因。
三、胃腸道感染
急性胃腸道感染一般和部分功能性胃腸病有關,可能導致該病。
病原體主要有細菌、寄生蟲等,常見的有志賀菌、沙門菌和藍氏賈第鞭毛蟲等。
四、心理因素
精神異常者本病發生率高,可伴焦慮、抑郁、睡眠習慣紊亂等。
五、其他
遺傳和食物等因素可能與部分功能性胃腸病有關。
癥狀
一、癔球癥
主要癥狀表現為咽部異物感,常做吞咽動作以解除癥狀,部分嚴重患者會出現無影像學異常的吞咽困難。
二、噯氣
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連續性噯氣,企圖通過噯氣來緩解腹部不適和飽脹感。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要表現為早飽感,癥狀為吃一點就飽。
此癥狀會導致餐后飽脹、上腹痛、上腹部燒灼感。
四、腸易激綜合征
主要癥狀表現為腹痛或腹部不適、腹瀉、便秘、腹脹、胃灼熱、早飽、惡心、嘔吐等。
伴隨癥狀一般為不同程度的精神癥狀,例如失眠、焦慮、抑郁、恐懼、疑病、緊張以及敵意等,一般不認為是心理疾病。
就醫
一、病史
是否有焦慮、抑郁、睡眠習慣紊亂及家族中有確診本病等病史。
二、臨床表現
是否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便秘,或兩者交替。
是否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特別是上腹臍周疼痛。
是否出現上腹不適,噯氣和脹氣等。
是否出現早飽及食后飽脹不適感。
是否出現胸骨后疼痛,并伴有燒灼感。
治療
一、降低內臟敏感的藥物
1、阿片類藥物
主要作用為減輕內臟的疼痛,抑制胃腸道運動。
2、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
主要使用昂丹司瓊等,主要作用為抑制胃腸道的高敏感性。
3、α-腎上腺素能藥
主要作用為提高腸道順應性,以此改善腹痛等相關癥狀。
二、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主要用于上腹持續疼痛,并且灼燒感明顯的患者。
常用于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主要有質子泵抑制劑,例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艾普拉唑等;H?受體阻滯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三、胃黏膜保護劑
常用藥物主要鋁制劑和鉍劑,工作原理為在酸性環境下可形成高黏度溶膠,在胃黏膜表面形成較強的保護膜,以此保護胃粘膜。
四、促進胃腸動力藥物
主要用于改善與進餐相關的上腹部癥狀。
主要適用于有腹飽脹、早飽、噯氣等癥癥狀的人群。
主要使用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藥物。
使用時需要注意要餐前服用。
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可在停藥后緩解。
五、腸道菌群調節藥
主要作用為調節腸道菌群。益生菌能夠糾正腸道菌群失調,對功能性胃腸病有一定療效。
主要使用雙歧桿菌、乳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和蠟樣芽孢桿菌等藥物。
六、解痙止瀉藥
1、解痙藥
主要使用山莨菪堿。
主要作用為外周抗膽堿、松弛平滑肌、改善腸道痙攣。
2、止瀉藥
止瀉藥可以減輕腸道蠕動,保護腸道免受刺激,以此來達到止瀉的目的。
主要使用洛哌丁胺、蒙脫石、消旋卡多曲、地衣芽孢桿菌等藥物。
止瀉藥要遵醫囑選用。
七、腸道不吸收的抗菌藥物
腸道不吸收的抗菌藥物主要用于改善腸易激綜合征相關癥狀,需要遵醫囑使用。
八、抗抑郁、焦慮治療
主要用于明顯精神心理障礙的人群,應至少堅持服用3~6個月。
一般選擇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三環類抗抑郁藥、新型抗焦慮藥、苯二氮?類藥物等。
1、SSRI類藥物
主要包括舍曲林、帕羅西丁、氟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
2、SNRI類藥物
主要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丁、去甲文拉法辛、米那普侖、左旋米那普侖。
3、三環類抗抑郁藥
主要包括氯米帕明、多塞平、阿米替林、丙咪嗪。
4、新型抗焦慮藥
主要包括丁螺環酮、坦度螺酮。
5、抗焦慮的中成藥
主要包括逍遙散、寧神安志片、解郁安神顆粒、逍遙丸,朱砂安神丸等。
6、其他類
主要包括苯二氮?類藥物、谷維素等。
九、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治療主要選擇幽門螺旋桿菌四聯療法,包括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菌藥物和鉍劑,一般治療10-14天。
一、作用
主要作用為減少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以此改善胃腸道癥狀。
二、方法
主要選擇心理動力療法、思維療法以及催眠療法等。
飲食
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證營養均衡。
主要選擇易消化食品。
護理
保證規律飲食,按時就餐,避免暴飲暴食,少吃多餐。
避免辛辣、油炸、生冷食物或燙食,例如辣椒、燒烤、油條等。
保持食物的干凈衛生,蔬菜水果洗凈后食用。
禁止吸煙、飲酒。
保持良好的心態,減少心理情感應激的頻率和強度。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避免暴飲暴食。
保持飲食規律。
保持良好心情。
避免不良情緒。
展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