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炎
本詞條由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醫科 耿濤
審核認證
疾病概述
感染的膽道易于形成結石,膽石如阻塞膽總管則有80-90%合并感染,感染常見細菌為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厭氧菌等。膽石病在靜止期可無明顯癥狀及體征,或僅有上腹部不適、隱痛、厭油膩飲食等癥狀;當膽道某一部位發生膽石移動、梗阻或細菌感染時,可出現中右上腹絞痛、發熱、黃疸等癥狀,右上腹可出現壓痛、肌衛、反跳痛或捫及腫大膽囊之底部。重癥感染可并發膽囊壞疽穿孔、膽道出血、肝膿瘍、中毒性休克等。
就醫指南
臨床癥狀:惡心與嘔吐、腹部不適、脹痛等。
好發人群:中年人群。
并發疾病:小兒硬化性膽管炎、小兒急性膽囊炎與膽管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膽管結石與膽管炎、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慢性膽管炎等。
常用檢查:膽道造影、皮肝穿刺、尿淀粉酶檢查、血清谷草轉氨酶檢查、膽固醇酯檢查等。
就診科室:肝膽外科、急診科。
治療周期:一周左右。
是否醫保:是。
常用藥物: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鹽酸米諾環素膠囊、膽舒膠囊、雞骨草膠囊等。
病因
癥狀
一、早期癥狀
主要表現為中上腹不適、脹痛,或呈絞痛發作,本病起病常急驟半數病人出現煩躁不安、意識障礙、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表現,同時常有血壓下降現象。
二、晚期癥狀
慢性患者主要表現為易疲乏,厭食,體重減輕,腹痛,發熱,黃疸,皮膚瘙癢,而無門靜脈高壓的癥狀和體征。重癥患者則明顯黃疸、肝脾大、腹水、腦病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等肝硬化晚期癥狀。
可并發膽囊結石,阻塞性黃疸,原發性胰腺炎。
就醫
一、生物化學檢查
血、尿淀粉酶的測定,在腹痛發作時應視為常規檢查,有助于診斷??商崾颈景Y有伴發胰腺炎的可能?;蛱崾居幸饶懝墚惓:狭?,返流入膽管的高濃度胰淀粉酶經毛細膽管直接進入血液而致高胰淀粉酶血癥。同時測定總膽紅質、5′核甙酸酶、堿性磷酸酶、轉氨酶等值均升高,在緩解期都恢復正常。在長期病程者則有肝細胞損害,在無癥狀病例檢驗方面則正常。
二、B型超聲顯像
具有直視、追蹤及動態觀察等優點。如膽道梗阻而擴張時,能正確地查出液性內容的所在和范圍,膽管擴張的程度和長度,其診斷正確率可達94%以上。應作為常規檢查的診斷方法。
三、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
在肝膽管擴張病例易于成功,可清晰地顯示肝內膽管及其流向,明確有無膽管擴張和擴張的范圍。應用于黃疸病例可鑒別其原因或梗阻部位,并可觀察到膽管壁和其內部的病理改變,依其影象的特征以鑒別阻塞的原因。
四、經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借助于十二指腸鏡可經乳頭開口插管將造影劑直接注入膽管和胰管內,查明膽管擴張的范圍和梗阻部位,并能顯示胰膽管共同通道的長度和異常情況。
五、胃腸鋇餐檢查
囊狀擴張較大者可顯示十二指腸向左前方移位、十二指腸框擴大、呈孤形壓跡。其診斷價值已為超聲檢查所替代。
六、術中膽道造影
在手術時將造影劑直接注入膽總管內,可顯示肝內、外膽管系統和胰管的全部影像,了解肝內膽管擴張的范圍、胰管膽管的返流情況,有助于選擇術式和術后處理。
一、急性胰腺炎:
該病可繼發于急性膽囊炎和膽管炎,腹痛較急性膽囊炎劇烈,呈持續性,范圍較廣并偏向腹部左側,壓痛范圍也較為廣泛,血與尿淀粉酶一般均升高。
二、急性闌尾炎:
高位急性闌尾炎與急性膽囊炎的不同點主要在于詳細分析病史和體征。
三、膽道蛔蟲?。?/p>
發病突然,腹痛在劍突下呈陣發性絞痛,嘔吐頻繁,常有吐蛔蟲史,腹痛可自行緩解。早期上腹部壓痛不明顯,無腹肌緊張。
四、潰瘍病穿孔:
病人多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史,腹痛發作突然,呈持續性,較急性膽囊炎劇烈,并很快波及整個腹部,腹肌強直,但很少有嘔吐現象。因較小的十二指腸穿孔,或穿孔后很快形成一個局限的炎性病灶時,容易與急性膽囊炎混淆。
五、肝膿腫:
位于肝右葉前下方的膿腫,觸診時易把腫大的肝臟誤認為膽囊炎性包塊。
治療
一、非手術療法:
亦可作為術前準備,包括:a.臥床休息、禁食 、腹脹者胃管減壓;b.補液,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c.解痙止痛;d.靜脈聯用有效抗生素,如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氯霉 素、先鋒霉素等;對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二、手術療法
1、急性膽囊炎:一般主張經12~24小時積極的內科治療,待癥狀緩解再擇期手術。目前,一些醫院已經開展急癥保膽手術
2、慢性膽囊炎:微創保膽手術是首選,極少數患者膽囊已經萎縮和癌變,應切除膽囊。
一、解痙止痛膏1貼,敷中脘穴處,1小時后疼痛消失,治療膽絞痛。
二、取天樞、氣海、中極、關元等穴位拔罐治療。主治上腹部疼痛。嘔吐者,可先在鳩尾、巨闕行針刺拔罐治療,也可配用中藥貼敷穴位。中藥為:白術10g,川樸10g,木香10g,烏藥10g,郁金10g,白芍10g,玄胡10g,研末調膏敷用。
三、取白蔻適量,打爛,敷于手腕上,待起泡時刺破,除去黃水,具有退黃之功效。
四、取鮮毛茛適量,搗爛,團成丸如黃豆大縛臂上,夜即起泡,用針刺破,放出黃水。
飲食
以清淡飲食為主,保持三餐規律,最好低糖低脂飲食,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同時,要補充足夠的蛋白,比如多吃雞蛋清、瘦肉、魚肉或者雞肉等食物。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維生素。
護理
一、膽管炎患者多飲水,多活動,適當的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勞累及經常熬夜,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避免煩躁易怒。
二、飲食規律是預防膽囊息肉的最好方法。因為未進食時膽囊中充滿了膽汁,膽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膽汁變濃,此時膽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膽汁的粘稠度亦增加,最終形成膽固醇沉積。
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等。養成規律進食的習慣,并且要做到少量多餐,以適應膽囊切除術后的生理改變。消化不良的癥狀大概會持續半年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膽總管逐漸擴張,會部分替代膽囊的作用,消化不良的癥狀也就會慢慢緩解。這時飲食也就能逐步過度到正常了。
四、調節情志,中醫學認為,情志不調,肝氣郁結,疏泄失職,膽汁郁滯是形成結石的一個主要因素。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人的氣體通暢,氣血調和,肝的疏泄正常,膽汁就不易“潴留”。
五、手術后近期,盡量減少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如果因口感需要可適當用一些橄欖油來烹制食品。要增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如瘦肉、水產品、豆制品等。
一、有規律的進食。
二、適度營養并適當限制飲食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
三、保證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
四、講究衛生,防止腸道蛔蟲的感染。
五、積極治療腸蛔蟲癥和膽道蛔蟲癥。
六、保持膽囊的收縮功能,防止膽汁長期淤滯。
展開全部
膽道炎推薦專家
膽道炎推薦科普
李照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