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痛風

本詞條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內科 陳鳳鳴審核認證

概述
痛風(gout)是因血尿酸水平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一種疾病,沉積的結晶導致關節內和關節周圍出現疼痛性炎癥發作。

臨床癥狀
反復發作的關節紅腫、關節疼痛,痛風石等。
好發人群
有家族遺傳史者、劇烈運動者、長期酗酒者、進行了外科手術者、進行了化療者。
并發疾病
痛風性腎病、尿酸性腎石病、急性腎衰竭、代謝綜合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
常用檢查
血常規檢查、血尿酸測定、肝腎功能檢查、尿尿酸測定、X線平片、關節超聲、雙能CT等。
就診科室
風濕免疫科。
治療周期
癥狀緩解一般在一周左右,具體痊愈時間需要根據患者情況而定。
是否醫保
是。
常用藥物
雙氯芬酸、秋水仙堿、別嘌醇、糖皮質激素等。
病因
主要病因

一、原發性痛風

1、酶及代謝缺陷

主要原因為性連鎖遺傳,但是較為少見,不足1%。

2、腎臟排泄減少及尿酸產生過多

二、繼發性痛風

1、血液系統疾病

主要原因為細胞內核酸大量分解從而導致尿酸產生過多。

如急慢性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癥、多發性骨髓瘤、溶血性貧血、淋巴瘤及多種實體腫瘤化療。

2、各類腎臟疾病

主要原理為腎臟疾病導致尿酸排泄減少,使血尿酸增高。

如腎功能不全、腎小管疾病。

3、服用某些藥物

主要原因是服藥導致尿酸經腎小管重吸收增加,從而降低了尿酸的排泄。

例如服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塞米等)、復方降壓片、抗帕金森病藥物、小劑量阿司匹林、維生素B??、煙草酸、細胞毒性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他克莫司、環孢素A、硫唑嘌呤)等。

4、有機酸產生過多

有機酸過多會抑制尿酸排泄。

例如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

5、特發性痛風

病因尚不明確。

傳播途徑

一、飲酒

若是患者長期會促進尿酸形成并抑制尿酸分泌,從而增加痛風的風險。

部分酒精飲料中的嘌呤含量較高(例如啤酒)也是導致高尿酸的因素之一。

二、高嘌呤飲食

主要是動物內臟、海產品以及肉類等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會促進尿酸生成增加,增加痛風的風險。

三、肥胖

體重指數(BMI)≥28可增加痛風發病風險。

BMI=體重(千克)/身高(米)²。

四、吸煙

吸煙以及被動吸煙都會增加高尿酸血癥以及痛風的發病風險。

五、劇烈運動

進行劇烈運動使有機酸產生過多,并且抑制尿酸排泄,從而增加痛風的風險。

六、突然受涼

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網絡注冊及隨訪研究的階段數據顯示,突然受涼是女性痛風患者第二大誘發因素。

癥狀
典型癥狀

一、急性發作期

1、關節劇烈疼痛

主要出現于下肢關節,例如足背、足跟、踝、膝關節,指、肘等,部分患者的腕關節也可受影響。

若是患者為首次發作,則一般為單關節受累,一半以上的發生于第一跖趾關節(大腳趾與腳掌相連的關節)。

一般常在夜間發作,并且發作突然。

關節疼痛會出現進行性加劇,一般在12小時左右達高峰。

疼痛主要呈撕裂樣、刀割樣以及咬噬樣,難以忍受。

大部分的疼痛會在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

2、關節紅腫

主要表現為關節出現紅腫、發熱。

多發部位與關節疼痛部位相同。

關節紅腫會導致關節主動及被動活動均受限。

二、發作間歇期

急性發作緩解后一般無明顯癥狀。

發作關節處會出現皮膚顏色變深,并且出現皮膚脫屑。

其他癥狀

一、痛風石

主要出現在第一跖趾、耳郭、前臂伸面、指關節、肘關節等部位。

痛風石大小不易,若是受擠壓,可能會導致破潰或形成瘺管,并且會有白色豆腐渣樣排出物。

主要多見于長期未經規范治療的患者。

二、關節畸形

痛風石若是大量沉積,關節可能會出現關節骨質破壞,導致關節畸形。

一般多見于手部和足部。

三、發熱

急性發作期可伴有發熱、寒戰、頭痛等。

就醫
就醫指征

若是體檢發現血尿酸增高,建議及時就診。

若是出現關節紅腫、關節劇烈疼痛、關節畸形、活動困難等癥狀,建議及時就診。

鑒別診斷

一、病史

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癥、多發性骨髓瘤、溶血性貧血、淋巴瘤等病史。

是否有腎臟疾病,如腎功能不全、腎小管等病史。

是否有氫氯噻嗪、呋塞米、復方降壓片、抗帕金森病藥物、小劑量阿司匹林等用藥史。

親屬中是否有本病或高尿酸血癥患者。

二、臨床表現

緩解期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癥狀。

若是處于急性發作期有關節劇烈疼痛、關節紅腫、關節活動困難等癥狀。

若是長期患病者會出現痛風石,以及關節周圍局部軟組織紅腫、壓痛等癥狀。

治療
藥物治療

一、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1、藥物治療原則

主要目的在于快速控制關節炎的癥狀和疼痛。

患者用藥時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最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使用控制急性炎癥的藥物。

一般選擇秋水仙堿和非甾體抗炎藥為急性發作期的一線治療藥物。

患者急性發作期一般不進行降尿酸治療,若是在發作前已經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不需停用。

2、治療藥物

①秋水仙堿

首先考慮使用低劑量秋水仙堿。

在痛風急性發作12小時內開始用藥治療效果最好。

主要副作用有惡心、嘔吐等。

用藥期間要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及血常規。

②非甾體抗炎藥

主要作用為鎮痛抗炎,也可以緩解關節紅、腫、熱、痛等關節炎癥狀。

一般選擇使用吲哚美辛、雙氯芬酸、依托考昔等。

副作用風險有胃腸道潰瘍、出血、穿孔等。

用藥時要注意避免兩種或兩種以上非甾體抗炎藥同時服用。

③糖皮質激素

主要適用于秋水仙堿以及非甾體抗炎藥無效或存在使用禁忌,并且伴有腎功能不全者。

一般選擇口服中等劑量糖皮質激素或關節腔內注射,但是在停藥后易復發。

患者用藥時需要注意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潑尼松)治療。

應注意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水鈉潴留、感染、胃腸道并發癥、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

二、降尿酸治療

1、治療指征與目標

指征:急性痛風關節炎頻繁發作(>2次/年)、多關節受累、有慢性痛風關節炎、出現痛風石、受累關節有影像學改變等。

目標:血尿酸濃度長期維持在180~360μmol/L。

2、藥物治療原則

主要為個體化治療。

藥物選擇主要為降尿酸藥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藥(別嘌醇和非布司他)和促進尿酸排泄藥(苯溴馬隆、丙磺舒)。

患者在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時,可同時服用低劑量秋水仙堿或者是非甾體抗炎藥,預防急性關節炎復發。

3、治療藥物

①別嘌醇

主要用于一線治療選擇,原理為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來讓尿酸生成減少。

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癥狀、皮疹、肝酶增高、骨髓抑制等。

患者若是腎功能不全應慎用,若是使用要在用藥期間嚴密監測皮膚改變及腎功能。

②非布司他

該藥物不完全依賴腎臟排泄,所以主要適用于輕至中度腎功能不全者,若為重度腎功能不全者則慎用。

若是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新發心血管疾病,用藥時應當謹慎使用并隨訪監測。

主要不良反應有肝功能異常、腹瀉、頭痛等。

③苯溴馬隆

主要適用于輕中度腎功能異?;蚰I移植患者。

患者在用藥期間,要增加飲水量以增加尿量,以免在尿液中生成尿酸結晶。

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癥狀、皮疹、腎絞痛等,極少數患者會出現肝毒性。

患者在用藥期間要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④丙磺舒

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癥狀、皮疹、藥物熱等。

患者在用藥期間要禁用于對磺胺類藥物過敏、正服用阿司匹林等水楊酸類藥物者。

4、堿化尿液藥物

患者在開始服用促尿酸藥物期間,最好保持尿pH值保持在6.5左右,以利于尿酸溶解排泄,避免形成尿酸鹽結石。

主要選擇使用碳酸氫鈉,需要注意不要使用噻嗪類利尿藥(氫氯噻嗪)、呋塞米等影響尿酸排泄的藥。

5、伴發疾病用藥

若是患者有伴發疾病,主要遵醫囑積極用藥治療,部分藥物有弱降尿酸作用,但不能單獨使用來治療痛風。

高血壓:主要選擇氯沙坦、氨氯地平等降壓藥。

高脂血癥:主要選擇阿托伐他汀、非諾貝特等調脂藥。

2型糖尿?。褐饕x擇二甲雙胍等降糖藥。

6、特別提醒

藥物治療期間,應堅持嚴格按照醫生指導治療,不可擅自改變藥物劑量或突然停藥,保證治療計劃得到落實。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切勿輕信民間“偏方”“秘方”自行用藥。

手術治療

若是患者癥狀比較嚴重,例如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可選擇剔除痛風石、對殘毀關節進行矯形等手術治療。

飲食
飲食調理

嚴格限制酒類飲品,尤其是啤酒,并且HIA減少果糖飲料的攝入。

盡量減少食用高嘌呤食物,主要有動物內臟、豬肉、牛肉、羊肉、貝類、鳳尾魚、沙丁魚、金槍魚等。

多飲水,每日2000ml以上,以此促進尿酸代謝。

多吃高鉀質食物,如香蕉、西蘭花、芹菜等。

護理
預防
日常護理

患者要盡量保持體重,每日進行適量運動,同時避免過度肥胖。

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要進行減肥,但應循序漸進。

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以及突然受涼。

禁煙,痛風患者或有痛風家族史的人群盡可能做到不抽煙。

預防措施

若是親屬中有痛風病史,要定期體檢,多關注血液尿酸等指標。

若是有高尿酸血癥和全身系統性疾病要積極進行治療。

謹慎用藥,用藥盡量咨詢醫師。

免费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