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內科 陳鳳鳴審核認證
一、常見病因
1、特發性癲癇病因不明。
2、癥狀性癲癇常見病因如: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腦發育異常、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腫瘤、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二、其他病因
主要有藥物或酒精戒斷、中毒、遺傳代謝性疾病、腦血管畸形、自身免疫性疾病、腦癱和精神發育遲滯、腦部手術。
癲癇耳朵癥狀比較多樣,具體癥會根據癲癇發作的類型而有所不同。但共同特征如下:
發作性,即突然發生,然后迅速恢復,在間隔期表現正常。
短暫性,即主要表現為持續時間非常短,一般為數秒鐘或數分鐘,除癲癇持續狀態外,很少超過半小時。
重復性,即初發以后經過一定間隔時間會有后續的發作,并且間隔時間以及發作次數不確定。
刻板性,即每次發作的表現幾乎一致。
根據癥狀不同癲癇發作可以具體分為全面性發作、局灶性發作、不能分類的發作如癲癇性痙攣。
一、全面性發作
1、全面強直陣攣性發作
此類癥狀比較明顯,也叫做大發作。
主要癥狀表現為患者出現意識喪失、瞳孔散大、呼吸暫停、面唇發紺、口吐白沫、雙側肢體強直陣攣等一系列癥狀,般持續1~5分鐘。從發作到意識恢復經歷5~15分鐘。醒后自覺頭痛、全身肌肉酸痛、疲乏,對發作過程無記憶。
2、失神發作
典型癥狀表現患者出現突然發生以及突然停止的意識喪失,一般持續時間在一分鐘以內。
當患者出現癥狀時會突然停止原來的活動,表現為呼之不應,凝視前方,但不倒地,若是有手持物還會掉落。
患者癥狀結束后湖立即清醒,但對發作無記憶。
3、強直發作
主要癥狀表現為雙側肢體或全身肌肉出續收縮,導致肌肉僵直,不會伴有陣攣。
會導致患者的肢體或者是軀干固定于某一特定姿勢。
4、陣攣發作
主要癥狀表現為患者的雙側肢體出現節律性的抽動,持續一般為3到10分鐘。
5、肌陣攣發作
主要表現為患者肌肉突然出現短暫、快速、電擊樣的抽動,一般出現在面部、軀干、肢體的單塊肌肉或者是肌群,少部分患者會遍及全身。
6、失張力發作
主要癥狀表現為頭部、軀干以及肢體肌肉突然出現松弛,癥狀較輕者可有點頭動作,癥狀較重者會出現站立時突然跌倒,持續時間一般為1~2秒或更長。
二、局灶性發作
1、意識清楚的局灶性發作
①部分性運動性發作
主要癥狀表現患者出現局部肢體的重復抽動,一般見于一側口、眼瞼、手指或足趾、整個一側面部或一側肢體的抽動。
②扭轉發作
發作時的癥狀表現為一側上肢外展,肘部半屈,并向該側手注視。
③發音性發作
主要癥狀表現為患者出現不自主地重復發單個音或單個詞,或說不出話。
④體感性發作
主要癥狀表現為患者出現一側或雙側肢體有針刺感、麻木感、觸電感或肢體的本體感覺異常。
⑤特殊感覺發作
主要癥狀包括有簡單或者復雜的幻視、幻聽、幻嗅、幻味以及眩暈發作。
⑥自主神經系統表現
主要癥狀表現為患者出現上腹疼痛、噯氣或腹脹、嘔吐、多汗、面色蒼白或潮紅、豎毛、眼球瞳孔擴大、尿失禁等。
⑦精神發作
記憶障礙:主要有似曾相識癥、舊事如新癥、快速回憶往事。
識別障礙:主要有夢樣狀態、不真實感、人格解體等。
情感異常:主要有發作性抑郁、恐懼等。
錯覺:主要有錯視或視錯覺,視物變形
結構性幻覺發作。
2、伴意識障礙的局灶性發作
自動癥:主要癥狀表現為患者出現呈部分性或完全性對環境的適應不良,并且做出似有目的的動作,例如反復搓手、撫面、解扣、脫衣、吸吮、咀嚼,甚至反復走動、奔跑等,并且在發作結束后患者會有遺忘。
三、癲癇性痙攣
癲癇性痙攣的病因有全面性起源、局灶性起源或起源不明。
主要癥狀表現為有突然性的累及軀干中軸以及雙側肢體近端肌肉的強直性收縮,持續時間一般在數秒,突發突止。
臨床可以降癲癇性痙攣分為屈曲型以及伸展型痙攣,前者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發作性點頭動作,常在覺醒后成串發作。
四、反射性發作
反射性發作不屬于獨立的發作類型。它既能表現為局灶性發作,也能為全面性發作。
反射性發作有特殊的外源性或內源性促發因素,也就是不會主動發作,一般是因為外部或內部刺激導致。
發作原因主要有視覺、思考、音樂、閱讀、進食、操作等非病理性因素,也能是簡單的感覺刺激,也能是較為復雜的智能活動。
發熱、酒精或藥物戒斷等病理性情況下誘發的發作,則不屬于反射性發作。
若是突發性的出現意識模糊、肢體抽動、不自主運動等癥狀,一般要等患者發作停止以后及時就診。
若是出現肢體抽動無法緩解、發作時呼吸暫停、意識喪失、發熱伴有抽搐、反復發作、孕婦癲癇發作要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立即就醫。
一、病史
患者母親妊娠時是否有特殊用藥史。
圍生期是否有異常,例如產傷或生后外傷。
是否有顱腦外傷、腦炎、腦膜炎、心臟疾病或肝腎疾病等病史。
親屬中是否有癲癇發作史或與之相關的疾病。
二、臨床表現
1、癥狀
癲癇的臨床表現多樣,具體癥狀取決于癲癇發作的類型,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點。
發作性,即癥狀突然發生,持續一段時間后迅速恢復,間歇期正常。
短暫性,即發作持續時間非常短,通常為數秒鐘或數分鐘,除癲癇持續狀態外,很少超過半小時。
重復性,即第一次發作后,經過不同間隔時間會有第二次或更多次的發作。
刻板性,指每次發作的臨床表現幾乎一致。
2、體征
主要檢查意識狀態、精神狀態、肢體力量、各種反射及病理征等。
外觀主要觀察患者的頭顱形狀和大小、外貌、身體畸形,排查某些神經皮膚綜合征。
一、治療目的
控制發作或盡可能的減少發作次數。
讓患者保持正常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功能。
二、常用藥物
成人部分性發作
A級:卡馬西平、苯妥英鈉;B級:丙戊酸鈉;C級:加巴噴丁、拉莫三嗪、奧卡西平、苯巴比妥、托吡酯、氨己烯酸
兒童部分性發作
A級:奧卡西平;B級:無;級:卡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鈉、托吡酯、丙戊酸鈉
老年人部分性發作
A級:加巴噴丁、拉莫三嗪;B級:無;級:卡馬西平
成人全面強直—陣攣發作
A級:無;B級:無;C級:卡馬西平、拉莫三嗪、奧卡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鈉、托吡酯、丙戊酸鈉
兒童全面強直—陣攣發作
A級:無;B級:無;C級:卡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鈉、托吡酯、丙戊酸鈉
兒童失神發作
A級:無;B級:無;C級:乙琥胺、拉莫三嗪、丙戊酸鈉
伴中央-顳部棘波的良性兒童癲癇
A級:無;B級:無;級:卡馬西平、丙戊酸鈉
(注:特定類型的初始單藥治療臨床上首先考慮A、B級,再考慮C級)
三、注意事項
使用藥物治療時要按時、按量、規律服藥,避免漏服,并且禁止患者擅自停藥、減藥或改藥。
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要糾正錯誤觀念,不要害怕藥物不良反應而未遵醫囑服藥,以及認為有段時間不發作就可以停藥。
以下方法有助于提高服藥依從性,患者家屬可以予以支持:加強對不良反應的監測、作服藥記錄、應用有日期的藥盒、使用提醒便簽和鬧鐘等。
一、手術適應證
1、癲癇病灶的具體定位必須明確。
2、切除病灶要相對局限。
3、進行術后之后不會出現嚴重功能障礙。
二、術前注意事項
癲癇的手術治療涉及多個環節,要在術前結合神經電生理學、神經影像學、核醫學、神經心理學等多重檢測手段進行術前綜合評估,對致癇源區進行綜合定位,是癲癇外科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
三、手術方法
前顳葉切除術、選擇性杏仁核、海馬切除術、顳葉以外的腦皮質切除術、癲癇病灶切除術、大腦半球切除術、胼胝體切開術、多處軟腦膜下橫切術。
除此以外,還有迷走神經刺激術、慢性小腦電刺激術、腦立體定向毀損術等,理論上對于各種難治性癲癇都有一定的療效。
合理安排膳食,保證營養均衡,主要選擇高蛋白、高熱量的時候來保證能量供給,同時要攝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以此保證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充足。
盡量避免辛辣油膩的刺激性食物,少吃熏制、腌制的等高鹽食品,并且做到戒煙戒酒,不不暴飲暴食。
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不熬夜。
冬季注意保暖,冷空氣容易刺激患者導致癥狀發作。
盡量不要做危險性的運動,例如游泳、登山等,也不要從事危險性的工作,例如高空作業、駕駛等。
不要自我封閉,積極和他人溝通,可以選擇平緩的運動,例如慢跑、瑜伽等。
可以養成良好的愛好,例如音樂、繪畫、手工等。
生活中盡量避免頭部外傷。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注意飲食健康,不吃生食、生水,避免感染。
保證充足睡眠。
保持良好心態。
孕婦要注意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