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
本詞條由
哈爾濱市第一??漆t院精神科 郭麗
審核認證
疾病概述
抑郁癥是躁狂抑郁癥的一種發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癥狀。抑郁癥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約15%的抑郁癥患者死于自殺。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抑郁癥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病。 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根據對社會功能損害的程度抑郁癥可分為輕性抑郁癥或者重癥抑郁癥;根據有無幻覺、妄想,或緊張綜合征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又分為無精神病性癥狀的抑郁癥和有精神病性癥狀的抑郁癥;根據之前(間隔至少2個月前)是否有過另1次抑郁發作,抑郁癥又分為首發抑郁癥和復發性抑郁癥。
就醫指南
臨床癥狀:抑郁癥發作往往會有持續兩周以上的心情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認知功能損害,以及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等軀體不適癥狀。
有關規定:2021年11月,中國教育部對全國政協《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措施的提案》進行了答復,其中明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就診科室:精神科
常用藥物:可用的這種藥物包括:第一類、單氧化酶抑制劑,它包括像苯乙腈、嗎氯貝胺等等。第二類、就是三環、四環類的抗抑郁藥,它藥物包括丙咪嗪和氯丙米嗪、多慮平、阿米替林、馬普替林等等。第三類、就是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這作為臨床治療抑郁癥的一線藥物像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第四類、就是其他的一些新型的抗抑郁藥像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氮平、曲唑酮、奈法唑酮等等。
好發人群:女性居多
并發疾病:焦慮癥、強迫癥、失眠
常用檢查:腦CT、腦電圖
治療周期:一般為長期治療
是否醫保:否
病因
迄今,抑郁癥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郁癥的發病過程。生物學因素主要涉及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神經再生等方面;與抑郁癥關系密切的心理學易患素質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氣質。成年期遭遇應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導致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抑郁發作的重要觸發條件。然而,以上這些因素并不是單獨起作用的,強調遺傳與環境或應激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這種交互作用的出現時點在抑郁癥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遺傳因素(10%):
大樣本人群遺傳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患病者血緣關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級親屬患病的概率遠高于其他親屬,這與遺傳疾病的一般規律相符。
生化因素(25%):
兒茶酚胺假說:主要指抑郁癥的發生可能與大腦突觸間隙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的濃度下降有關;由于很多抗抑郁劑,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或者選擇性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等使用后,雖然大腦突觸間隙這些神經遞質的濃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還是需要2周左右才會起效,因此又有了5-HT和NE受體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說。
心理-社會因素(25%):
各種重大生活事件突然發生,或長期持續存在會引起強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導致抑郁癥的產生。迄今為止,抑郁癥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明確,也無明顯的體征和實驗室指標異常, 概括的說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癥狀
抑郁癥發作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
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情緒低落本身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抑郁癥患者的情緒低落往往持續兩周以上,同時出現興趣缺失、自我貶低、自我否定等心理。嚴重者出現極端厭世
的想法,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
思維遲緩: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主動說話變少、語速明顯減慢,嚴重者無法正常與他人交流。
意志活動減退:患者意志活動長久受抑制,具體表現為行動緩慢、懶散,不想做事也不愿與他人交流,嚴重者甚至會不吃、不動、不語。
認知功能損害:患者表現為注意力障礙,對最近的事情記憶力下降、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反應時間長等癥狀。
軀體不適癥狀:主要表現為睡眠障礙(早醒)、乏力、食欲不振、性欲下降、體藿下降等。也可涉及各個臟器,出現惡心、出汗、心慌、嘔吐以及胸悶等狀態。
1、性欲明顯減退。
2、思維遲緩,活動減少,即記憶力減退,大腦反應慢,常個人獨處等;
3、多有疲乏,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秘等軀體癥狀;
4、伴有焦慮,內疚感(擔心給家庭增加負擔);
5、睡眠障礙,以早醒為其典型表現;
6、自暴自棄,厭世或自殺心理。
焦慮癥
睡眠障礙
自殘自殺
就醫
主要跟以下幾種疾病鑒別:
1、內源性抑郁癥:包括單相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既有抑郁發作,也有躁狂發作),以及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抑郁癥。
2、體因性抑郁癥:各種身體和神經疾病所致,也包括藥物和各種有害物質所致者。
3、心因性和反應性抑郁癥:心因性抑郁癥照例一生只發作一次,如果發作兩次,應該視為偏離常態的人格之反應,或者根本就是內源性抑郁癥。
主要進行精神檢查,心理量表的測量,一些影像學檢查,激素水平測定等。
抑郁性神經癥的診斷
有一定的心理社會因素作誘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嚴重的抑郁伴有神經癥癥狀,工作,交際,生活能力受影響較輕,有求治欲望,人格完整,病程持續2年以上是診斷抑郁性神經癥的主要依據,以下10項內容可作為診斷抑郁性神經癥的參考:
1、病前有抑郁性格;
2、有精神因素誘發;
3、精神運動性抑制不明顯;
4、無體重減輕,厭食等生物學癥狀;
5、心境抑郁為主要癥狀;
6、伴有焦慮癥狀;
7、無嚴重的自責;
8、無妄想,幻覺等精神病性癥狀;
9、有主動治療要求;
10、以往沒有發作間歇。
排除標準:
1.不符合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軀體疾病與精神活性物質和非依賴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癥狀,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若同時符合精神分裂癥的癥狀診斷標準,鑒別診斷可參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診斷標準。
治療
抑郁癥病西醫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抑郁發作往往有復發傾向。因此,治療目的有二:控制急性發作和預防復發。
1、藥物選擇:
目前仍把TCAS作為治療抑郁的一線藥,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藥為第二線藥,其次可考慮MAOIS。
2、 雙相抑郁的治療基本和單相抑郁一樣,但雙相病人用抗抑郁藥可能轉為輕躁狂,故常將抗抑郁藥和鋰鹽合并應用。
精神病性抑郁單用抗抑郁藥效果可能不理想,往往需合并抗精神病藥,如奮乃靜、舒必利等。
3、療程和劑量:
治療的成功除正確診斷,合理選擇藥物外,療程和劑量至關緊要。常見的錯誤在于對抑郁癥的復發和自殺危險性認識不夠,因此常常劑量低、療程短。
抑郁癥治療可分為三個階段(三期治療):
(1)以控制癥狀為目標的急性治療期:用足夠劑量至癥狀消失。
(2)以鞏固療效,避免病情反復為目標的繼續治療期;癥狀消失后至完全康復,約需4~9個月,如未完全恢復,病情易反復。
(3)防止復發為目標的預防性治療期。后兩期不易截然分開,常統稱為維持治療。一般認為下列情況需維持治療:①3次或3次以上抑郁發作者;②既往2次發作,如首次發作年齡小于20歲;3年內出現兩次嚴重發作或1年內頻繁發作兩次和有陽性家族史者。維持時間長短、劑量需視發作次數、嚴重程度而定。
二、認知治療
60年代發展起來的治療抑郁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抑郁病人對自我,周圍世界和未來的負性認知,由于認知上存在偏差,無論對正、負事件都以消極的態度看待。治療目的在于讓病人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推理模式,從而主動自覺糾正之。療程12~15周,療效與藥物比較無明顯差異,如結合使用,療效可能更好。近年來采用了計算機輔助的認知治療。
三、另辟蹊徑
1、電痙攣療法
是一種快速而有效的治療方法,用一定量的電流通過腦部,激發中樞神經系統放電,全身性肌肉有節奏地抽搐。此法在專業醫生的操作下,你幾乎不會感受到痛苦,它能使抑郁癥狀和抑郁情緒迅速得到緩解,總有效率可達70%-90%。
通常電痙攣療法進行完之后,常常還要繼續進行心理療法和藥物治療。
2、替代性療法
對于傳統西醫不能治療的抑郁癥,可以使用替代性療法,包含從飲食運動到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手段。包括針灸、意向引導、瑜伽、催眠、草藥、按摩、放松療法、香料按摩療法、脊柱指壓療法、生物反饋療法。單獨使用替代性療法只能對輕度抑郁癥有作用,對重度抑郁癥效果并不明顯。
3、實驗療法
實驗療法通常不是由醫生進行的,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還未得到證實。
4、女性荷爾蒙補充療法HRT
女性患抑郁癥的比例比男性高,女性經前、產后、絕經后體內激素會發生變化,導致心情變化,常會引起經前綜合征,經前不悅癥,產后抑郁癥。這種方法可以緩解更年期癥狀,如盜汗,熱潮紅。荷爾蒙補充療法本身也可能引起抑郁癥,如果你曾經患過抑郁癥,在考慮使用這種療法前應告訴你的醫生。
5、反射療法
反射療法是由其實施者對患者手腳固定部位施加壓力的一種技術,反射論者認為人體有自身修復功能,手腳中的神經和身體其他部位相聯系。通過刺激手腳一定部位,就可以通過反射原理治療疾病。
6、運動療法
不同的運動形式可以幫助人們減少壓力,放松心情,減輕抑郁情緒,使你精力充沛,增加平衡性及柔韌性。從總體功能上來講,運動療法安全、有效而且簡單易行,但進行新的運動項目之前,一定要同你的醫生商議。
由于個體差異大,用藥不存在絕對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處方藥外,應在醫生指導下充分結合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藥物。藥物是治療抑郁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提倡選用療效好、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藥。需要注意的是,精神類藥品應在醫生指導下,嚴格遵照醫囑服用。
抗抑郁藥物治療對抑郁心境及伴隨的焦慮、緊張和軀體癥狀均有治療效果,有效率可達60%~70%。因此,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大多患者的癥狀可緩解,且能夠恢復病前的狀態。
臨床上同時也可聯合使用改良電休克治療(MECT)和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等治療輔助治療,其中,MECT可快速有效地治療抑郁癥,并可明顯降低患者自殺死亡率。
飲食
抑郁質飲食建議如下:
一、多吃糖類食物。糖類食物對老公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多吃糖類可以提高腦部是氨酸的含量,具有安定的效果。在平時可以多吃葡萄糖和麥芽糖等食物,這些糖類一般在薯類和豆類食物中。
二、多吃含鈣的食物。抑郁癥患者在平時多吃一些含鈣的食物,就可以增進食欲,可以促進腸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夠讓人保持愉快的精神面目,所以,抑郁癥患者在平時應該多吃五谷雜糧,有很多谷類食物是能起到補鈣作用的,特別是應該多喝一些牛奶,牛奶含的鈣質比較豐富。
三、多吃含鎂的食物。鎂元素能夠起到抑制神經應激性的作用,當人體缺鎂的時候,很容易導致人出現郁郁寡歡的情緒,而且情緒比較消極,甚至會發生驚厥的現象,所以在平時有心情郁郁的時候應該多吃雜糧和粗糧,粗糧和雜糧搭配食用能夠補充鎂元素。
四、補充氨基酸。氨基酸能夠振奮人的精神,大腦必須利用氨基酸來制作神經遞質的,如果神經遞質不能把信號從一個腦細胞傳遞到另一個腦細胞,那么就無法進行思維。所以適當的補充氨基酸能夠緩解抑郁的癥狀。
五、補充維生素b族。維生素b族對治療抑郁癥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維生素b族可以幫助人體內的氨基酸代謝,所以在平時應該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吃豆類食物和奶類食物。
抑郁癥飲食禁忌如下:
抑郁癥患者在平時應該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辣椒和生姜之類,容易導致身體上火的食物,也不能吃羊肉和狗肉等溫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很容易導致身體上火,就會影響患者的情緒,盡量少吃或者不吃油炸食品和燒烤類的食物,這些食物也是會出現身體或上火癥狀的,而且會影響腸胃的吸收消化功能。
抑郁癥患者不要吸煙喝酒,吸煙喝酒只能緩解一時的癥狀,長期吸煙喝酒只會形成惡性循環,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護理
心理護理
放松自己,舒緩壓力,多培養愛好、興趣。
日常要注意情緒的變化,增強心理彈性,不要因患抑郁癥而責備自己或他人。
盡可能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或明顯改善后,再做重要決策,避免沖動行事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遇到壓力事件,或感到情緒不穩定,無法自控時,向家人或朋友尋求支持,也可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生活護理
注意飲食衛生,注重營養均衡。少吃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以免腸胃不適。
多食用一些鉀含量豐富的食物,如香蕉、瘦肉、堅果、綠色蔬菜等,可以有效穩定血壓、舒緩心情。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若出現進食障礙或睡眠障礙,及時到醫院就診。
家庭護理
家屬應注意對患者的陪護,避免苛求責備,充分表達支持。
可以進行適當的開導,幫助患者客觀看待自身疾病,辯證地看待問題。
保持對未來的樂觀心態,增強患者信心。
識別、關注危險信號或求救信號,當患者明示或暗示自殺意圖、計劃,甚至做出準備行動,或有向親屬、朋友做最終告別的行動,贈送大量珍貴物品等時,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展開全部
抑郁癥推薦專家
抑郁癥推薦科普
時長:01:05
時長:00:50
時長:00:42
王錦霞 主任醫師
王錦霞 主任醫師